背景介紹
在中空玻璃生產中,不銹鋼間隔條是一種常見的結構材料,因其強度高、耐腐蝕性好而被廣泛應用。部分客戶在設計或生產環(huán)節(jié)中會提出一個問題:不銹鋼間隔條是否可以將焊接工藝安排在背面,以達到美觀或安裝方便的目的?
從技術角度來看,背面焊接是可行的。但在實際應用中,這樣的做法存在較大隱患,尤其是對中空玻璃的密封性和長期使用壽命影響明顯。
技術可行性
不銹鋼材質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,通過適當的工藝參數調整,可以在間隔條的正面或背面完成焊接。因此,從生產設備和操作流程來看,實現背面焊接并不存在不可克服的技術障礙。
焊接的關鍵問題
雖然工藝上可行,但必須注意不銹鋼焊接的固有特性:在焊縫部位會不可避免地出現極小的針孔。這些針孔的尺寸雖小,卻可能成為水汽滲透的通道。在常規(guī)正面焊接設計中,焊縫位于中空玻璃的非密封面,背后有金屬重疊或其他屏蔽結構,降低了針孔對整體密封性的影響。
背面焊接的隱患
如果焊縫放在背面,背面通常與中空玻璃的硅酮密封膠直接接觸。硅酮膠雖然具備良好的彈性與耐候性,但它并非完全阻隔水汽的材料。水汽分子可以緩慢透過硅酮膠,而當焊縫存在針孔時,透過膠層的水汽便會通過焊縫進入中空玻璃的內腔。
這一過程雖然緩慢,但在長期使用中,會顯著加快中空玻璃的失效速度。干燥劑吸濕能力有限,當水汽不斷滲入,吸附飽和后就會導致玻璃內部出現霧化、凝露等問題,直接影響產品的使用壽命與外觀質量。
壽命影響分析
正常工藝下的不銹鋼間隔條中空玻璃,壽命可達10年以上。而在背面焊接且缺乏額外防護的情況下,內部失效可能在數年內就發(fā)生。這種提前失效不僅會增加售后風險,還可能影響客戶對產品質量的評價。
改善與替代方案
如果確實需要進行背面焊接,可考慮以下改進措施:
在焊縫處增加防滲涂層或防腐密封帶,降低水汽滲透風險。
選用阻隔性能更高的密封膠,替代普通硅酮膠。
改變結構設計,將焊縫移至不直接接觸密封膠的位置。
然而,這些改進會增加生產復雜度與成本,對大批量生產而言不一定經濟。
我們的建議
從生產與應用的綜合角度來看,不銹鋼間隔條盡量避免采用背面焊接。如果必須使用,應做好額外的防護設計,確保焊縫針孔不會成為水汽滲透的通道。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延長中空玻璃的使用壽命,減少后期維護與更換成本。
